酿酒酵母虽为与人类共生的真菌,但目前其子囊孢子形态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未知,酵母孢子的葡聚糖层被壳聚糖层和二酪氨酸层严密包裹。其免疫活性物质未知。作者以小鼠RAW264.7细胞作为巨噬细胞模型,研究了巨噬细胞识别和吞噬酵母孢子的作用机制,为后续探究野生型酵母孢子免疫作用提供参考。
作者使用高效产孢率的AⅣJ2D二倍体酿酒酵母菌株,以及ditl△和hs3△突变体菌株,均来自作者所在实验室保藏菌株,相关信息见表1。
RAW264.7小鼠巨噬细胞,购自中科院菌种保藏库,用含有10%胎牛血清(FBS)的DMEM培养基培养,条件为5%CO2,37℃。
YPAD培养基:蛋白胨A10g,酵母提取物5g,腺嘌呤15mg溶解于450mL去离子水中,灭菌后加入50mL质量浓度为20g/dL的葡萄糖混匀。固体培养基则加入琼脂(Agar)10g一起灭菌,之后加入葡萄糖混匀,倒平板。
YPAce培养基:蛋白胨A20g,酵母提取物10g,腺嘌呤30mg,醋酸钾10g溶解于lL去离子水中,高压湿热灭菌。
KAc培养基:称取20gKAc溶于1L去离子水中,固体培养基加入20g的琼脂粉,高压灭菌,倒平板。
主要试剂有:DMEM高糖培养基(Gibco),胎牛血清(Gibco),昆布糖(Sigma),葡聚糖微球(Sigma),PBS(生工),胰蛋白酶(生工),蛋白酶K(Sigma),溶菌酶(Sigma);主要仪器有:细胞培养箱(Thermo),离心机(Takara),显微镜(日立)等。
酵母菌株于固体YPAD平板划线培养3d后,用粗头牙签接种于5mLYPAD液体培养基,转接于100mL液体YPAD培养基培养3~5h,使酵母处于对数生长期并且0D660为0.6~0.8,此时收集营养态酵母,用0.5%吐温-20洗3次后再用去离子水洗3次,3000r/min离心,称质量备用。酵母孢子的制备:营养态酵母过夜培养后,取10mL转接到200mL的YPAce培养基中,培养12h后离心转移到2%KAc培养基后续培养2d;离心收集子囊酵母,当产孢率大于95%时,离心收集菌体,PBS洗2次,加入5mL原生质体溶液(1.2mol/L山梨醇,0.1mol/LPBS)和50μL(10OOOU/mL)溶菌酶,于25℃摇床处理3h;原生质体溶液洗2次,去离子水洗2次,加入5mL去离子水超声20min(45%功率,超声5s,停2s),用0.5%吐温-20洗3次后再用去离子水洗3次。显微镜观察孢子纯化效果,将纯化后孢子制备成100mg/mL的孢子悬液。
RAW264.7小鼠巨噬细胞置于含10%灭活牛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基培养,用含EDTA的胰酶消化后传代。12孔板每孔接种5×105个细胞,培养24h后,每孔加入相同质量的营养态酵母或者酵母孢子,每组设置5个平行,1300r/min离心3min,使酵母落到细胞表面,后续培养30min,PBS洗3次,胰酶消化收集细胞于离心管,4%多聚甲醛同定10min,PBS洗3次。显微镜镜检并统计每100个巨噬细胞吞噬营养态酵母或孢子的个数。
用培养基将母液浓度为10mmol/L的Svk抑制剂白皮杉醇稀释为25μmol/L或50μmol/L的工作浓度;用培养基将母液质量浓度为lmg/mL的P13K抑制剂渥曼青霉素稀释为100ng/mL或200ng/mL。进行抑制实验时,细胞接种于12孔板培养24h,更换为含有白皮杉醇或渥曼青霉素的培养基并于37℃孵育30min,加入1mg营养态酵母或lmg酵母孢子或200μg葡聚糖微球,离心并后续培养30min,统计相对吞噬效率。
营养态酵母或孢子与巨噬细胞共培养前,更换不含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基或含有10%血清的培养基处理2h,随后更换为处理组对应的培养基并分别加入lmg的营养态酵母或酵母孢子,l300r/min离心2min后共培养30min,统计吞噬效率。
1.9高盐以及蛋白酶处理对孢子吞噬效率的影响
野生型酵母孢子经高盐(0.6mol/LNaCl或1mol/LPBS)洗涤后,去离子水洗3次,离心称质量。蛋白酶处理野生型酵母孢子时,取野生型酵母孢子100mg,按照以下反应进行:50mmol/LTris-HCl(pH7.5),5mmol/LCaCl2,加入200μL蛋白酶K(600U/mL),于37℃处理1h。之后用0.5%吐温-20洗涤3次,去离子水洗涤3次,超声30s,制备成100mg/mL的孢子悬液。比较处理组与未处理组吞噬效率。
相关链接:腺嘌呤,蛋白胨,蛋白酶K,胎牛血清
声明:本文所用图片、文字来源《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》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与本网联系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